广东省深圳市圆梦教育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港澳台侨)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总经理了解到,公司里许多员工对这个项目有很多不错的设计方案,他要求有关部门把这些方案____起来。

②他认为趁此时机离婚,不必多赞口舌,不用请什么律师,不用报上登什么____ , 只要和她讲妥,就可一走了之。

③离开学校已经好多年了,这____ , 他走了许多地方,换了不少工作,但始终没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

A.收集 启事 期间

B.搜集 启示 其间

C.收集 启示 其间

D.搜集 启示 期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岳飞”条说:《满江红》词“不见于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中,至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袁纯所编《精忠录》始加收录,故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今人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等,皆对此词作者、作年提出疑问。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实非后人所易伪托”。

笔者认为,根据八十年代两个重要发现,完全可以判定这首词是岳飞所作。一是1980年12跃,河南汤阴岳王庙中发现了一块嵌在墙上的《满江虹》词碑,为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庠生王熙所书。虽然词的末句作“朝金阙”,与明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为杭州西湖岳墤石碑所书《满江红》末句“朝天阙”不同,其实“金阙”犹“天阙”,都是对皇帝居住的京城宫殿的美称。岳飞冤死后,奸贼秦桧及其党羽长期窃据相位,而后来的蒙古贵族也压抑汉族的民族英雄,《满江红》赖民间代代相传,因而出现异文是难免的,也是可是理解的。

岳飞死后三百多年,形势才出现转机。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蒙古族瓦剌部掳走,以后历经代宗、宪宗、孝宗约七十年,为明朝的中衰时期。皇帝宠信宦官,政权常不稳定,蒙古族连年不断地侵袭掳掠,时局舆,“靖康之难”以后非常相似,动员全国上下奋起抗敌卫国就成了党务之急,岳飞才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岳飞被害后,朱仙镇人民曾听地串连建庙,秘密祭祀。明景泰元年(1450)由政府出面在汤阴修建岳庙,并赐榜曰“精忠之庙”。同时,又将杭州祭祀岳飞的“褒忠衍福寺”改名为“岳王庙”,并赐额“忠烈”。这一切可以初步判定《满江红》只能是岳飞所作。

1986年,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收集到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从中发现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题为“舆祝允哲述怀”的《满江红》及祝氏的和作。这首词与今傅《满江红》字句多有雷同,当是岳飞在后来特定环境中改定此词的基础。

关于此词的写作年代,历来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当是作于绍兴十年(1140)秋。这年七月,在郾城,颍昌两仗中岳家军击溃了金兵的主力,岳飞话其部下曰:“直抵黄龙府,舆诸君痛饮耳!”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进军汴京时,高宗和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立即退兵。岳飞在无可奈何,极度悲愤中,改写原作,成就了这首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

那些认为是明人拟作的人,除了把作者、作年视为最大疑点以外,退认为“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也是可疑的。其实中国共有三座贺兰山。一般词家都认为岳飞词是指宁夏的贺兰山,“借指金人占领下的西北一带”。但是当时它属于西夏,宋金并未在那里打过仗,岳飞何必去踏破它呢,而江西赣州的贺兰山,与岳飞“直捣黄龙府”的素志背离,肯定舆此词的写作无关。河北磁州的贺兰山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岳飞曾在此驻守经年,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就成了抗金的主战场。所谓“踏破贺兰山缺”最有可能指此处。

至于《金陀粹编》未能收录此词,则是因为岳珂编集时尚未发现。《满江红》一词湮没民间三百年,至时势需要时才重新现身。

(摘编自陈非《<满江红>(怒发冲冠)只能是岳飞的作品》)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岳珂《金陀粹编》 一书收有其祖岳飞的大量遗稿和诗文,而《满江红》词却未见收录,这是余嘉锡等人怀疑此词作者不是岳飞的原因之一。

B.《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也有人认为《满江红》一词写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这种精神气概不是一般人所能表达出来的,很难伪托。

C.由于南宋时秦桧及其党羽长期窃据相位,以后元朝蒙古贵族压抑汉族的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词遭到删削篡改,所以后来字句有所不同。

D.岳飞冤死三内多年以后,统治者对于岳飞的评价才出现转机,具体表现为由当时的政府出而修建岳庙,并赐榜“精忠之庙”,赐额“忠烈”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岳飞冤死以后,只在民间受人尊崇。直到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以后,抗敌卫国成了当务之急,岳飞的英雄事迹才得到政府的表彰。

B.今傅岳飞《满江红》一词大概作于绍兴十年(1140),这是作者在绍兴二年所写的《满江红•典祝允哲述怀》一词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C.眼看抗金大业毁于一旦,却又不敢违抗朝廷命令,这让岳飞陷于无可奈何、极度悲愤之中,于是写下了状怀激烈的《满江红》词。

D.河北磁州的贺兰山是军事要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成为抗金主战场,所以《满江红》中的“贺兰山”无疑就是此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说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指1980年河南汤阴岳王庙中发现的《满江红》词碑,二是指1986年浙西江山县发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

B.所谓“金阙”,是就皇帝宫殿的金碧辉煌而言,所谓“天阙”,是就皇帝宫殿的高耸入云而言,所以“朝金阙”和“朝天阙”意思差不多。

C.“靖康之难”以后,南宋王朝需要岳飞出来抗敌卫国, “土木之变”以后,相似的时局迫使明王朝也需要像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

D.江西赣州的贺兰山,南宋时处在宋朝的控制下,所以不可能是岳飞“直捣黄龙府”的目的地,也不可能是《满江红》词所谓的“贺兰山”。

(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的《满江红》词在南宋并未得到流传,直到明景泰六年(1455)袁纯编辑《精忠录》才开始收录,逐渐为世人所知。

B.杭州西湖岳坟的词碑上,《满江红》的末句为“朝天阙”,这与河南汤阴岳王庙的《满江红》词碑的末句不同,有人因此对此词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C.《满江红》词中有“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但是宁夏地区的贺兰山在宋代属于西夏,宋朝和金人并未在那里打过仗,所以有人说此词不是岳飞所作。

D.岳珂编集《金陀粹编》应该在明景泰六年(1455)以前,当时《满江红》词尚在民间流传,岳珂未能发现,故未收入文集中。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征君传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著功烈 , 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 , 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于人无町畦②,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欲著功烈 功烈:功业显赫

B.有司敦趣 , 卒固辞 敦趣:敦请督促

C.其后畿内盗贼数骇 畿内:京城地区

D.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 吾属:我们这些人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B.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C.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D.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中级别最低的一级。科举取士共分四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弦歌,古人读诗时,用琴瑟伴奏而歌诵称“弦歌”。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文化教育。

C.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D.朱子,即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生万物”,强调“格物致知”,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志向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因而被称为“征君”。

B.在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尽全力去救助被世人称为“范阳三烈士”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

C.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官,而孙奇逢并未答应;后来为避免受到盗贼的骚扰,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

D.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的品节,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

②其于人无町畦,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充句子

①云无心以出岫,______。

②辅车相依,______。

③智者乐水,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5、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生命常常如此之美

时间如水。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7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